□今天是: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繁体中文    
| 网站首页 | 实用文档 | 个人简历 | 演讲稿 | 自考成考 | 试题选粹 | 职场技巧 | 法律文书 | 公务员考试 | 论文中心 | 雁过留声 |
   □您现在的位置: 梧桐细雨范文网 >> 文章中心 >> 社会学 >> 社会热点 >> 正文
  凝聚抗震救灾力量的精神支柱 【字体:
凝聚抗震救灾力量的精神支柱
作者:陈伟    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    点击数:2481    更新时间:2008/6/2

  抗震救灾过去一个多星期了,在神州大地却始终激荡着临危不惧、共度时艰、坚忍不拔、摧不折压不垮的民族精神。它是凝聚举国之力救灾赈灾的强大精神支柱。

  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,其张力和价值不是自诩的。正如国外一些媒体所赞扬的那样: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,让整个世界震惊。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,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。面临灾难,中国展现出坚忍与顽强;珍视生命,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。历史和现实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表明,中华民族既是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,更是敢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,具有坚强博爱之心的民族。这种团结、忠勇、坚强、博爱、奋进的精神,不仅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,蕴藏着“愈挫愈坚”的伟力,而且需要顺应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加以弘扬和升华。

  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,其凝聚需要有主心骨。汶川地震发生后,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,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当晚召开会议,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。“时间就是生命”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全面部署下,灾区内外的各级党委、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,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,迅速展开工作。同时,除震区的驻军、武警部队、公安、消防人员以最快速度就地开展救援外,全军和武警部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驰援灾区。在最艰难的时刻,人们体味到一位大国总理的良心与爱心;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,人们从总书记“四个尽全力”的坚定语调中看到承诺、看到希望;在最需要脱险的关头,人们从各种救援救助中倍感人间的真情和温暖。“一切为了灾区”———所有这些积极有效的行动,对于及时稳定民心,动员和组织全民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抗震救灾,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。

  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,其弘扬需要科学的引导。在大灾面前,仅有勇气和冲劲是远远不够的。因此,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,在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的支持下,在国际社会的协助下,整个抗震救灾的组织和行动始终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尊重生命”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。从统一指挥、科学调度到分工负责、严明纪律,从强调“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”到不惜一切代价恢复通路、通水、通电、通信,从全民动员、群策群力、解囊相助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组织各类“专业救援”,从为生者祈福到举国为逝者哀悼等等,无一不凸显了科学抗灾救灾的理念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具体的、真实的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,而恰恰是“以人为本”、“生命至上”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,为正确引导和激发战胜自然灾害的民族精神,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。这是一种融合了善治价值取向的抗震救灾精神。

  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,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、守望相助、众志成城的民族传统和精神,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,释放出巨大的能量,达到一种新的境界。这种精神的释放决不是偶然的。它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分不开,它与科学发展、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分不开,它与“民生为重、富民优先”的善政善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我们要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,将这种不畏艰险的“精神圣火”一代代传下去,使之发扬光大、光照未来!

 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、副教授

文章录入:梧桐细雨范文网    责任编辑:梧桐细雨范文网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【网友评论】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)
   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

    联系站长 | 站长简介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本站公告 | 给我留言 | 广告投放 | | 网站管理

    ◇网站地址:江苏省大丰市    邮编:224100   ◇本站ICP备案证书:苏ICP备06051753号      ◇本站站长:梧桐细雨
     □Copyright ©2005-2012 【梧桐细雨文学网】旗下网站 
    ◇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|研究|探讨|收藏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